“豆你玩”行情再次上演?谁在左右我们的饲料成本?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期,豆粕市场仿佛一池春水,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不少养猪朋友发现,豆粕价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稳居3000元/吨左右后,开始试探性地上涨。虽然涨幅不大,但这一变化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毕竟,豆粕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当前市场消息纷杂,尤其是围绕中国是否会大量采购美国大豆的讨论,更是让行情添了几分不确定性。但深究起来,豆粕价格的走向,更多取决于供应面和成本因素,而非单方面的贸易协议。咱们今天就一起梳理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和对养猪业可能带来的影响。


市场动态:

        豆粕为何“按捺不住”?        

豆粕价格的这一轮上扬,并非空穴来风。从市场表现来看,早在中美双方进行贸易磋商时,豆粕就曾短暂上涨,但很快回调,之后长时间保持稳定。直到最近,它才开始显露出向上的势头。这种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供应前景的微妙预期。一方面,国内港口和油厂的大豆库存处于高位理论上供应充足;但另一方面,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期间,南美大豆到港量会逐渐减少,需要其他来源补充。如果中国进口部分美国大豆,看似增加了供应,但美豆的进口成本较高,油厂因压榨亏损而不愿降价,反而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反之,如果不进口美豆,未来大豆供应可能偏紧,同样利好豆粕。因此,无论买或不买美豆,豆粕都易涨难跌。

更重要的是,豆粕价格对供应波动的敏感度远高于需求。回顾往年,每次豆粕大涨,几乎都是因为进口大豆到港延迟或数量减少。即使国内养殖需求平淡,只要供应端出现风吹草动,豆粕价格也会随之波动。今年上半年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养殖业行情一般,豆粕却因巴西大豆和美豆衔接出现问题,出现阶段性上涨。这说明,豆粕的“脾气”更多由供应决定,而非单纯看需求脸色。


供应面分析: 

     国产与进口的平衡之道       

从数据来看,今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超过95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4%。国产大豆价格略有上涨,达到每吨4000多元,而进口大豆价格维持在3900元左右。专家指出,全球大豆产量不断创新高,进口来源以巴西为主,预计明年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还会增加,进口成本可能回落。与此同时,国内大豆库存充足,主要地区进口大豆库存量达760多万吨,处于高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整体大豆供应基本无忧。

然而,美国大豆却面临挑战。自从今年5月底以来,中国买家减少了美豆采购,这是近30年来罕见的情况。美国豆农库存积压,迫切希望重返中国市场。美方宣称,中国承诺在今年底前采购1200万吨美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进口2500万吨。但中方并未明确证实这一数字,而是强调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可行性。现实是,美国大豆因关税较高,价格缺乏竞争力,中国压榨企业采购美豆可能面临亏损,因此目前采购多以国有企业为主,用于补充储备,商业买家则更倾向选择南美大豆。


贸易协议的背后:

     市场规律胜于政治承诺       

中美达成的贸易协议曾被寄予厚望,但执行起来却遇到现实障碍。美国大豆目前需缴纳13%的关税,而巴西大豆仅3%,这10个百分点的差距让美豆在中国市场失去价格优势。除非美豆价格大幅低于南美大豆,否则商业买家很难有兴趣。因此,尽管协议签署后美国大豆价格一度上涨,但实际采购除少量国企订单外,几乎陷入停滞。业内分析认为,中方更可能将采购视为一种外交姿态,而非硬性承诺,最终采购量可能远低于美方预期。

这一局面凸显了中美贸易的结构性差异:美方注重短期政治象征,中方则坚持市场原则。中国企业不会为不划算的买卖买单,而国内大豆库存充足、养殖需求疲软,更让大规模进口缺乏紧迫性。未来,美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维持在30%-40%,难以回到过去50%以上的水平。


成本与供应的双重考量  

对于养猪业来说,豆粕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饲料成本和养殖效益。当前,生猪和蛋鸡养殖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补栏积极性不高,饲料需求相对平淡。但豆粕作为高依赖进口的品种,其价格更多受供应端影响。如果南美大豆因天气问题(如巴西近期的强风暴雨)减产或延迟到港,豆粕价格可能快速上涨。反之,如果供应稳定,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养殖户朋友们应关注大豆到港情况和全球天气变化,这些因素往往比贸易协议更能左右豆粕行情。同时,国内库存高企可能暂时抑制价格上涨速度,但改变不了长期趋势。建议大家结合自身存栏和饲料配方,灵活调整采购策略,避免因市场短期波动而盲目跟风。


豆粕市场的每一次变化,都在提醒我们:价格最终由供需和成本决定,而非一纸协议。作为养猪业的一员,咱们既要看清大局,也要脚踏实地。未来,随着南美新豆上市和全球供应格局调整,豆粕价格可能逐步趋稳,但过程中的波动仍需警惕。希望各位朋友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饲料采购,共同应对市场挑战,让养殖事业走得更稳更远。

点赞

收藏

分享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兽药新规!一批企业正被淘汰,你的药箱安全吗?     

最新议程公布!11月21-23日,第五届(农兜)中国生猪产业研讨会与你相约成都!

调控目标仅完成6.5%!是什么拖住了生猪产能优化的脚步?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