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连涨四天只是开始?养猪人下一步是福是祸?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期,生猪市场迎来一波久违的温暖行情。不少养殖户发现,猪价在连续多日低迷后,终于止跌回升,甚至出现“四连涨”的喜人局面。从北到南,多地猪价集体飘红,标猪、肥猪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扬,尤其是北方地区,在降温天气和养殖户惜售情绪的双重推动下,成为这轮上涨的“领头羊”。市场上标猪与肥猪价差持续拉大,部分地区已突破1元/斤,一度沉寂的二次育肥群体也重新活跃起来,开始入场“抢猪”。这一轮回暖,是否意味着养猪人终于等来了盈利的曙光?


猪价回暖,南北齐涨

据市场监测,十月下旬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出现了一轮较为明显的反弹。截至10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回升至每公斤11.83元左右,较前期低点有明显上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涨价并非局部现象,而是南北多地同步上扬。东北地区表现尤为强劲,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猪价涨幅领先,一改往日“南强北弱”的格局。与此同时,南方市场也呈现跟涨态势,海南、湖南、江西等省份猪价稳步上行。仔猪价格也在连续下跌后出现企稳迹象,部分产区规模场开始主动挺价,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供应趋紧,情绪升温

这轮猪价回暖,背后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一方面,随着全国范围内气温下降,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终端需求有所回升。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养殖端的出栏节奏发生了变化。面对前期持续低迷的猪价,不少养殖户惜售情绪浓厚,主动压栏抗价,导致市场流通猪源阶段性收紧。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群体积极入场,截留了部分本该流向屠宰场的标猪货源,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偏紧的局面。标猪与肥猪价差的持续拉大,也让不少养殖户对后市腌腊季节的肥猪行情抱有期待,从而更倾向于继续压栏或参与二次育肥,形成了情绪与价格互相推动的循环。


肥猪走俏,价差拉大

“现在大猪太值钱了!”这成为当前不少养殖户和贸易商的共同感受。随着天气转冷,市场对厚膘猪肉的接受度提高,肥猪需求明显转强。然而,由于前期产能调整和出栏节奏的影响,当前国内中大猪存栏量相对偏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一猪难求”的现象。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反馈,350斤以上的大猪货源十分紧缺,价格也水涨船高,部分地区400斤以上的超大肥猪报价已接近7元/斤。标猪与肥猪价差拉大,进一步刺激了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不少养殖户希望通过短期育肥和价差套利来实现盈利。


理性看待,防范风险

尽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情绪面也较为积极,但我们仍需理性看待当前行情,警惕潜在风险。首先,生猪供应基本盘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完成压力依然存在。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刺激养殖端集中出栏,市场仍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其次,二次育肥的集中入场,虽然短期内拉动了标猪价格,但也可能导致2-3个月后大猪供应集中释放,造成新一轮供需失衡。此外,大猪饲养本身也存在风险,后期饲料转化率低、养殖周期长,如果后期价格不及预期,头均亏损可能更为严重。因此,养殖户在决策时,不能只看眼前价高,更要综合考虑饲养成本、市场节奏和自身资金状况。

总的来看,这一轮猪价上涨是季节性消费回暖、养殖端压栏惜售、二次育肥入场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对养殖户来说,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信号,但也切忌盲目乐观、过度追高。建议广大养猪朋友密切关注当地市场动态和出栏节奏,不恐慌抛售,也不盲目压栏,根据自身猪群结构和资金情况,灵活安排生产计划。寒冬虽未完全过去,但每一次市场的回暖,都提醒我们:养猪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愿每一位用心经营的养猪人,都能在这轮行情中稳扎稳打,迎来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巴西大豆暴涨80%!我们的养猪成本如何稳住?

用药难见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破局行业内卷,实现增效减量新路径

5元猪价背后,下一波淘汰潮的目标,可能不再是散户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