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难见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破局行业内卷,实现增效减量新路径

1广告贴片.jpg






对于畜牧养殖业而言,高效安全的兽用制剂是保障畜禽健康、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利器”。“疾病防不胜防,药喂下去但是见效太慢,成本居高不下,食品安全的弦还得时刻绷紧。”2025年10月18日在长沙李曼大会上,瑞麒(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征在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新品发布会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当前养殖从业者的共同困境。



2张总.jpg



张少征

瑞麒(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新品发布会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正高级兽医师、博士生导师黄显会,瑞麒(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少征和河南飞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发总工程师曾凤祥联袂接受了猪兜的专访。访谈紧扣行业痛点、技术突破与产业价值等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传统氟苯尼考粉临床应用的局限性、纳米晶技术革新优势、牧哈哈产品核心竞争力,并精准解读如何破局行业“内卷”等关键问题。

事实上,面对兽药制剂领域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状,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的问世,不仅是对传统养殖用药痛点的精准回应,更以“技术创新驱动+高效能、高价值”的战略锚点,为深陷“低价低质”泥沼的动保行业,开辟了一条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差异化突围的新路径。

3黄教授.jpg



黄显会博士

华南农业大学正高级兽医师、博士生导师

4曾总-1.jpg



曾凤祥

河南飞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发总工程师


行业困局:传统制剂的三重挑战


在养殖业迈向集约化、绿色化的今天,兽药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与食品安全。然而,以氟苯尼考粉为代表的传统兽药制剂,在长期临床应用中日渐显露出难以逾越的瓶颈。

在接受采访时,黄显会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氟苯尼考粉的三大掣肘第一,吸收效率延迟。传统制剂药物粒径大,需经历“崩解-溶出”的漫长过程,药物分子难以快速释放,导致药效发挥滞后。第二,耐药性问题严峻。氟苯尼考粉在养猪生产中长期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持续升高,临床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给药方案具有疗效空窗期。常规一日两次的给药方式下,血药浓度在用药间隔期间易降至有效浓度之下,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产生,导致治疗失败或感染复发。

张少征对此深有体会:“养殖场长期被‘用药不见效、病情反复’等问题困扰。”正是这种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牧哈哈毅然放弃了在红海中拼杀价格,转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却充满希望的赛道——通过技术创新,锻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技术突破:纳米晶工艺重塑药物效能



“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客户实际问题。”牧哈哈以技术创新破局,历时5年潜心研发,将纳米晶技术成功应用于氟苯尼考粉,实现了药效质的飞跃。

黄显会博士阐释了其技术核心:通过特定设备将氟苯尼考粉颗粒粒径加工至纳米级,使药物表面积呈指数增大,遇水后能瞬间形成稳定均匀的混悬液。“这种工艺直接模拟了分子态溶出行为,极大地促进了药物的快速溶出与吸收。”

药代动力学数据佐证了其“高品质”:纳米晶制剂口服后,仅需10分钟即可达血药峰浓度,快于传统制剂约4小时。在相同的30mg/kg体重的给药剂量下,纳米晶制剂的峰浓度跃升至35μg/mL以上,较传统制剂提升75%

在临床应用上,疗效的提升同样显著。以呼吸道感染防控为例,传统制剂需连续给药710天,而纳米晶制剂仅需5天即可实现有效控制。

曾凤祥补充道纳米晶技术不仅提升了吸收速度与多次给药的峰谷浓度,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也更长,从而有效规避因浓度波动诱发的耐药风险。

价值重构:“高效能、高价值”驱动行业健康发展




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的诞生,其意义远不止于单一产品的升级,更是对行业竞争逻辑与发展模式的深刻启示。

在政策与行业层面,技术创新与“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同频共振。黄显会博士指出:纳米晶制剂推荐用量为100120μg/mL,较传统的200μg/mL减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从源头减少了抗生素使用。

在产业价值层面,该产品直击养殖痛点。纳米晶氟苯尼考粉具备48小时稳定混悬的特性,彻底解决了传统粉剂易沉淀、堵塞饮水管线的问题,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和给药浪费。

张少征强调,牧哈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吸收快、见效快”,把产品做到极致,把价格做到合理,通过实实在在的疗效为客户创造价值,让科技创新成为降本增效的驱动力。

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的成功研发,为兽药制剂行业树立了“技术领先与高效能、高价值”典范。“变则通,通则久”。可以预见,兽药行业的未来,必将属于那些能够以科技创新为根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开拓者。这不仅是企业的破局之道,更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支撑绿色养殖未来的必然选择。







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新品发布会



座谈会采访实录

猪兜:传统氟苯尼考粉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存在哪些痛点和局限性?

黄显会:传统氟苯尼考粉主要存在三方面局限性。第一,吸收慢、起效迟,因药物粒径较大,需经崩解、溶出才能吸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迟,难以快速控制急症;第二,耐药性问题突出,氟苯尼考粉在养猪生产中长期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常见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持续升高,影响疗效;第三,给药方案存在耐药风险,譬如常规一日2次给药,血药浓度在隔日的间隔期易低于有效浓度,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产生,导致治疗失败或感染复发。

猪兜:牧哈哈为何选择对氟苯尼考粉这一成熟且竞争激烈的产品,进行工艺升级?

张少征:我们基于三点考虑:其一,氟苯尼考粉在养殖业中用量大、应用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二,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引领;其三,能为养殖客户创造价值。

研发采用纳米晶技术,耗时5年,旨在提升产品吸收速率与疗效,快速解决猪场疫病问题。

猪兜:“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有哪些技术创新?

黄显会:纳米晶是核心创新工艺。传统氟苯尼考粉疏水,水中溶解度约1000μg/mL,易漂浮,难配置;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的粒径为300~500纳米,比表面积呈指数增大,使其溶于水后快速形成稳定的纳米混悬液,48小时无沉淀。

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口服给药吸收速度接近注射剂,10分钟可达峰浓度,常规按30mg/kg体重口服,传统制剂需4小时左右达峰,峰浓度约20μg/mL,而纳米晶制剂10分钟即可达峰,峰浓度提升至35μg/mL以上,实现快速吸收、快速见效。

曾凤祥:相比传统的混合、包合等工艺,纳米晶技术将氟苯尼考粉药物粒径从60~80目加工至300纳米级别,大幅增加了药物表面积,显著提高吸收速度与生物利用度。同时,其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更长,能持续保持在治疗浓度以上,有效避免耐药性产生。

猪兜:相较于传统氟苯尼考粉和其他替代产品,牧哈哈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张少征:核心优势是“吸收快、见效快”,有效解决养殖端细菌病防控问题,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禽成活率。凭借差异化优势,吸引注重疗效与成本控制、对高品质产品有需求的猪场。

猪兜:当前原料药企进入制剂赛道,价格战激烈。牧哈哈如何看待这种“内卷”困局?如何破局?

张少征:动保行业深陷价格竞争瓶颈,牧哈哈选择从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上寻求突破,跳出“低价低质”的困局。尽管技术研发需要承担长期投入的成本与风险,但通过纳米晶技术实现关键创新,为产品注入核心竞争力,能够彻底摆脱单纯依赖价格比拼的同质化竞争,引导行业向“高效能、高价值”的健康发展方向转变。

猪兜:牧哈哈纳米晶氟苯尼考粉的成功研发,有何战略意义?

张少征:战略意义在于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定位,提升品牌在技术领域的认可度。同时,以纳米晶技术为核心搭建的产品平台,可延伸应用于更多产品研发,为未来研发与业务布局树立“技术创新+客户价值”的标杆,推动公司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

猪兜:该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对畜牧养殖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黄显会:第一,支持抗菌药减量化政策落地,纳米晶制剂推荐用量100~120μg/mL,较传统200μg/mL减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从源头减少抗生素使用;第二,提升食品安全,高浓度且减量使用,药物消除快,降低残留风险;第三,推动技术升级,纳米晶作为共性技术,未来可以推动更多兽药实现剂型升级,促进养殖业向精准用药转型,提升动物福利与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少征:从国家层面,产品见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可以减少抗生素用量,契合科学用药与食品安全政策导向;从客户层面,减少耐药性产生和药物残留,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细菌病防控解决方案;从社会层面,降低疫病损失、提高养殖效率,间接推动行业向“少用药、用好药”的绿色养殖模式转型,为提升我国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贡献力量。


6直播封面.jpg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