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暗流涌动,7亿资金悄然布局背后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在养猪业行业寒冬中,一批上市企业逆势而动。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以来,新希望、大禹生物、巨星农牧、双汇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生猪养殖、育种、饲料及屠宰等环节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展开一轮逆周期战略布局。

1、傲农生物:6亿元设立育种平台
5月29日,傲农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在福建省州设立福建傲芯种业科技公司作为公司生猪育种核心业务的控股平台,以促进公司生猪育种板块更专业、更高效地发展。傲芯种业注册资本6亿元,由傲农生物认缴出资全部资本。
2、大禹生物:落子7000万构建“饲料+养殖”闭环
9月以来,大禹生物连续出手,先投入2000万元设立全资孙公司浮山县大禹智慧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再对全资孙公司蒲县大禹智慧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增资5000万元,加码生猪养殖,意图打通“饲料+养殖”闭环销售体系。
3、新希望六和:2000万设立新公司布局饲料生产等
9月份,山东新希望六和投资投入2000万元,设立射阳新希望生物科技公司,投资比例100%,经营范围包括:饲料生产;饲料添加剂生产;水产养殖等。资料显示,新希望六和早在2006年就在射阳设立饲料公司,如今再加码2000万元成立生物科技公司,形成了“就近生产、就近供应”的双重布局模式。
4、双汇发展:500万设立濮阳食品公司,延伸屠宰加工链
8月5日,双汇发展在河南濮阳设立食品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主营生猪屠宰、食品生产与销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下游布局。
5、巨星农牧:500万成立新公司发展畜牧饲养
7月份,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成立了庆云巨星农牧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100%。经营范围包括牲畜饲养、种畜禽生产、食品销售、饲料生产等。随着新项目落地,公司有望在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6、旺大集团: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拓展生猪放养业务
5月份,旺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投资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旺诸慧农科技有限公司,用于投资养殖企业,进一步拓展生猪放养业务,与同行共同投资生猪放养,促进集团饲料销售。
行业背景与影响分析:
这一轮上市企业的密集投资动作,发生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均价长期在每公斤14-15元区间徘徊,而行业平均养殖成本普遍在每公斤16元以上,养殖端普遍面临亏损压力。
在猪价下行周期,大型企业凭借其资金实力和产业链优势进行逆势布局,这正是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加速的直观体现。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已达到62%,预计2025年末将提升至65%以上。这种集中度的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生态。
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本轮投资呈现出明显的“补链、强链”特征。傲农生物投入6亿元重金布局育种板块,反映出行业对种源这一产业核心环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业内人士分析,掌握自主育种能力将成为未来大型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禹生物和新希望六和则侧重于饲料环节的强化,前者构建“饲料+养殖”闭环,后者完善区域供应链布局,都是对现有业务体系的夯实。
与此同时,双汇发展向下游屠宰加工延伸,巨星农牧和旺大集团则通过新设公司扩大养殖规模。这些布局看似分散,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在行业低谷期的防御与进攻策略——既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又为下一轮行业复苏储备产能。
这种规模化加剧的趋势,对普通养猪人而言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山东、河南等传统养殖大省,不少中小养殖户表示,面对持续亏损的行情和不断上涨的饲料成本,资金链已经相当紧张。有养殖户坦言,现在每出栏一头猪就要亏损100元左右,而大型企业凭借资金优势和市场议价能力,能够承受更长时间的价格战。
行业的“内卷”现象也日益显现。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层面,更体现在技术、管理和资源获取能力上。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套保、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等工具对冲风险,而普通养殖户往往只能被动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此外,在土地、环保、信贷等资源获取方面,规模企业也拥有明显优势。
不过,行业中也出现了“反内卷”的发展路径。“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在四川、广西等地快速发展,成为连接规模企业与中小养殖户的桥梁。在这种模式下,养殖户负责日常饲养管理,企业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和销售渠道,双方各司其职,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据统计,目前全国采用各类合作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已占总量的25%以上。
从猪价走势来看,行业普遍认为短期内难有根本性好转。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相对高位,生猪供应充裕的基本面尚未改变。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分析报告指出,未来3-6个月生猪价格仍将以震荡筑底为主,行业去产能进程需要更多时间。
这种市场环境对所有的养殖主体都是严峻考验。对于规模企业而言,持续的资本投入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撑;对于普通养猪人来说,如何在行业低谷中生存下来,保持养殖队伍的稳定,成为当前最现实的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中国养猪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正在全面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许多养殖户通过改进饲养技术、降低料肉比、提高成活率等方式,在逆境中努力挖掘盈利空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行业的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选择与大企业合作,融入产业化体系;有的专注于特色养殖,开辟差异化市场;还有的通过组建合作社,提升集体议价能力。这些多元化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当前养猪业转型期的真实图景。
养猪业作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其稳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这个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既需要规模企业的引领带动,也离不开广大中小养殖户的坚守付出。只有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才能让这个传统的行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企业公告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item.content}}